他的外语课你选了吗?马乐说“教学之路依旧漫长”!
在今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要“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,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,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。”进一步凸显了教育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。
我校历来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。在今年的第三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,6位优秀青年教师再获佳绩,展现了学校青年教师的风采与担当。为此,官微特推出“青椒”系列报道。本期,走进本届比赛非语言类外语教学学科组三等奖——国际法学院马乐。
师生交流:线上线下,巧妙结合
在《世界贸易组织法》的课堂上,上课的马乐更像是在和朋友谈笑风生。“国际上每天都会发生和国际法相关的事件或行为。”他经常跟学生说,“当你打开每一天的报纸,你都会发现和国际法有关的新闻。”
“有些学生会觉得国际法离生活很远,不像有些法律知识,哪怕下楼买菜都能用到。”但马乐并不这么认为,“当你真的关注到一些重要的国际热点事件时,你会发现它其实离生活很近。”
马乐举了“中美贸易摩擦”的例子。就在这节《世界贸易组织法》课堂上,他抛出了一个问题:中美贸易摩擦对我们生活中的经济有影响吗?学生思考交流后,他解释道:“中美两国互征关税,就会导致某些产品在对方国家市场上价格的变化,进而影响到消费者。”
在课程伊始抛出几个问题,引导学生将问题与所学知识、生活联系起来,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,从而让他们更快地投入课堂——这就是马乐的课堂。与互动中,学生们渐渐地喜欢上了马乐的课。“许多同学在评教时还会给我留言,问我有没有开设其他课程可供他们选择。”
除了教学,马乐也积极探索与学生们的线上“相处之道”。他与教授的研究生共同打造了线上学术工作坊——微信公众号“知产PLUS”,将感兴趣的知识产权素材发布在公号上,与学生进行分享,开拓他们的视野;同时鼓励学生去延续他在文章中的思考,将问题进一步具象化。
马乐还时常跟学生在微信上“私聊”,了解他们最近的生活,聊的最多的问题是“最近在忙什么?”“在看什么书?”“有没有思考什么问题?”他还为研究生建了一个叫“马家堡”的微信群,在群里分享与国际经济法有关的资料和论文。“即使有些同学不会打开看,但分享这些资料是我的责任和义务。我希望他们能从中得到启发与收获,促进他们的思考。”
参赛是“寓赛于教,以赛促教”
“我是一个喜欢挑战自己的人”——这是马乐对自己的评价。
这次教学竞赛,马乐积极主动地参与了,以“寻求新的突破”。在他看来,“每次比赛都是一个平台,可以去锻炼自己,提升自己的信心、水平和能力”。
他一直秉持的理念是“寓赛于教,以赛促教”。“比赛和教学,前者是短期的,后者是长期的,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,但也同样是紧密联系的。如果想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,离不开教师长期对教学的投入和积累;长期教学的效果,也能通过比赛中获取的经验得以进一步提升。比起长期的教学,比赛更多的是一个短期的‘show’,要在短时间内征服评委;而教学是长期的,更考验老师的水平和能力”。
比赛当天,马乐抽到了上午最后出场的签位。上场之前,评委们已经听了一天半的讲课,难免已经出现“审美疲劳”,再加上马乐的前一位参赛选手在比赛时设备出了故障,让出场有些不利。
据马乐回忆,当时的评委大多不是法律专业的,几乎可以说是“一张白纸”,给他们讲解法律知识,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。当天,马乐抽到了“关税贸易总协定的历史”这一课,他克服了开场的压力,迅速对课堂内容进行复盘,自信地站在了讲台上“表演”。
享受赛场舞台,享受“青椒”之路
“上好一门课”是本届市青教赛的理念,对此马乐的想法是:“在比赛难度较大的情况下,光靠疾风骤雨式的训练不太可能拿到一个好成绩。评委们更希望看到的,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一门课的投入、热爱和对课程质量的在意。”
“我会认真对待我上的每一门课,甚至课上的每一分钟。”马乐说。
在比赛中,其他参赛选手同样也被马乐看做自己的“老师”。“你会发现别人的讲课方式也很值得学习!”马乐坦言,“这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,它会促使你鞭策自己,去把课上得更好。”
在赛场上的马乐,是快乐的。“在比赛时我尽可能去放平心态。我把坐着的评委都当做‘观众’,赛场就是舞台,无论讲成什么样,哪怕讲得实在是不好,这总归都是你的舞台,你可以尽情发挥、尽情享受。”
作为一名青年教师,马乐同样感到高兴:“这意味着我还年轻,也意味着我的教学之路依旧漫长。”
长路漫漫,无畏前行,这就是“青椒”马乐。
采写 | 郑润泽 王施懿
审稿 | 宗璐璐 滕晓琪
责任编辑 | 叶子芩
更多阅读
“青椒”于明: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索与发现的乐趣
“青椒”孙祥飞:“既要有意思又要有意义”!
缺席授奖仪式,“青椒”关颖雄却说:“这样才不会有遗憾”
更加敬畏讲台的“青椒”张秀是这样“站讲台”的!
更多资讯 @华政媒介矩阵